<dfn id="q36iv"><s id="q36iv"></s></dfn>

    <th id="q36iv"></th>
    <th id="q36iv"><address id="q36iv"></address></th>
    <th id="q36iv"><video id="q36iv"></video></th>
      歡迎進入榆林網!
      榆林傳媒中心主辦
      <
      >

      省十七運全面提升榆林城市品質⑤ 繪制全民健身美好圖景

      發布日期:2022-08-19 09:47
      0

       

      榆溪河生態長廊運動公園健身場館俯瞰。延楊紅 攝

      跑步、太極拳、廣場舞、打球、舞龍、游泳;公園、綠道、社區、學校、健身房、體育場館;老人、青年、孩子;教師、醫生、農民、學生、干部職工……火熱的八月,伴隨著省十七運的圓滿閉幕,榆林人推窗見景,出門健身,“燃”起全民健身的新熱潮。

      省運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和浸潤著榆林和榆林人。如今,全民健身的理念與行動已經深度融入大眾生活,以越發豐富的形式和內涵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添彩。從晨曦到日暮,從農村到城區,從大街小巷到公園綠地,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不僅讓廣大群眾將積極健身、崇尚健康作為新的生活追求,也讓體育運動之花開遍千家萬戶。

      優化“15分鐘健身圈”

      群眾健身“舉步可就”

      炎熱的天氣絲毫沒有阻擋市民健身運動的熱情。近日,記者走進榆溪河生態長廊高新區段,看到三五成群的市民在跑道上跑步;籃球場、羽毛球場、乒乓球場等場地人頭攢動;各種智能健身器材前,男女老少齊上陣,好不熱鬧。

      “每天我都會堅持到這里運動‘打卡’,雖然省運會結束了,但它所飽含的運動精神一直停留在這個城市,它帶動著我們做一個健康向上的榆林人。”正在公園里打羽毛球的魏先生說。

      “我家就住在附近,步行五分鐘就到這里,有了這個家門口的運動場,很方便。這里所有場地都是免費的,體育器材都是智能的,我每天在健身步道上運動,掃描智道上的App,就能了解到運動的相關指數。”市民張女士說。

      為實現群眾健身“舉步可就”的目標,提高全民運動水平,我市大力實施體育惠民工程,優化城區“15分鐘健身圈”,先后高質量建成季鸞公園、大墩梁森林公園一期、榆溪河生態長廊一二期、沙河公園、榆溪公園、林科所松柏園、26個社區公園及街頭綠地,還為50個社區配送健身器材,使運動設施滿足了群眾基本健身需求。

      此外,我市還在70個村實施農民健身工程,助力鄉村振興。目前,全市設置體育健身活動站點554個,建立國民體質監測站點14個,發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1327人;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142.6萬人,占常住人口37.3%;體質檢測人數達10萬人次以上,國民體質總體合格率達91%。

      全民健身常態化

      “燃”起運動新熱潮

      8月16日清晨7點鐘,位于中心城區的世紀廣場早已一片熱鬧。廣場舞愛好者們正身著色彩鮮艷的服裝,精神飽滿、激情洋溢,用曼妙的肢體語言展現舞蹈的魅力;太極拳、秧歌、舞龍、健步走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也一一映入眼簾,風采各異地展現群眾的蓬勃活力和良好精神風貌。

      “省運會以后,明顯感覺大家的健身熱情更加高漲,每天清晨或者傍晚,公園里、廣場上、社區內,走哪都能看到人們健身的身影。”廣場舞愛好者張艷芬說。

      “省運會中很多的群眾項目比賽,無形中提高了全民健身的熱情和鍛煉的趣味性,也帶動更多的人加入運動的行列。我每天都會帶著家人一起運動健身,感覺精氣神有了很大改善。”正在鍛煉的市民賀美霞表示。

      近年來,為豐富全民健身活動形式,我市大力發展健身跑、健步走、騎行、徒步、游泳、球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,積極培育射擊、馬術、漂流、航空等時尚休閑運動項目,扶持推廣太極拳、健身氣功、秧歌、腰鼓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,結合本地傳統文化、旅游休閑等資源,組織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性體育品牌賽事活動。

      目前,全民健身主題系列活動在我市已漸成常態化,經常性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人數持續增加。“今年,我們力爭舉辦30場次以上群體賽事,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、各項全民體育活動等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活動,突出全民健身主題,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,探索建立長效機制,切實提高全民健身水平,以越發豐富的形式和內涵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增色添彩。”市體育局副局長鄭大彬說。

      發展壯大人才隊伍

      科學健身深入人心

      生命在于運動,運動需要科學。全民健身,需要更為專業、科學的健身指導。省十七運后,“會健身”“健好身”正成為我市廣大群眾的共同追求。

      “現在人們不僅有了出門健身的意識,還特別注重如何科學、有效地健身,比如運動時間、運動方式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。”市民李春峰說,自己每天在運動之余,還會和一起鍛煉的伙伴聊聊怎么運動更科學、健康。

      為了向廣大市民群眾傳遞科學健身理念,推薦實用的健身方式,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,我市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專業技術特長的優勢,指導全民健身活動,傳授體育健身技能,普及科學健身知識。不斷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,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水平,通過配備服裝、以獎代補、培訓學習等方式,引導和激勵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。據了解,去年以來,我市共開展太極拳、廣播體操等二、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10期4000余人次。

      同時,我市還不斷壯大全民健身人才隊伍,建立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,運動員、教練員、體育科技工作者、體育教師、體育專業學生、醫務工作者等參與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隊伍,開展進學校、進社區等志愿服務活動。

      記者 趙娜 張娟娟

      本文來源:榆林日報編輯:張倩

      微信閱讀

      手機閱讀

      APP下載

    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