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蕊
營商環境是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,是一個地方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。當前,榆林進入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窗口期,多重風險挑戰比改革開放以來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嚴峻,良好的營商環境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需要。
水深則魚悅,城強則賈興。打造“優”無止境的營商環境,要以企業和群眾滿意為最終標準。首先要打造“辦事不求人”的社會環境,當前,少數人還存在“有熟人好辦事”的觀念,無論辦什么事都想“走后門”,結果帶來一系列不公平的負面效應,尤其對于招商引資的投資者,其危害作用不可小覷。為此,我們必須拿出“刮骨療毒”的決心,深入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堅決破除“體外循環”“隱性審批”,在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“辦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主動接受社會監督,真正把評價監督權還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。
優化營商環境,還必須痛下“鋼牙咬碎硬骨頭”的決心,打通營商環境痛點堵點難點。尤其是要完善重點項目前期協同推進機制和要素保障清單制度,推行“容缺+承諾制”審批,加強招投標全過程監管等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治理。
營商環境建設沒有完成時、只有進行時,沒有最好、只有更好。我們必須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、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,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戰略抓手,全市上下擰成一股繩,不斷提升軟實力、發展生產力、涵養競爭力,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搶得先機、贏得主動。